塑膠射出成型報價快速估算指南

3分鐘算出合理報價範圍,避免被坑

在塑膠射出成型的採購過程中,許多客戶都曾遇到令人困惑的情況:同一個產品,找三家廠商詢價,報價竟然從 $1.2/pcs 到 $8.0/pcs,價差達到 6.7倍。更讓人頭痛的是,你根本不知道這些報價是否合理,也不清楚差異來自哪裡。

報價陷阱 成本分析 廠商選擇 採購決策

三個常見被坑情境

低價陷阱
  • 問題:接受了最低報價 $1.2/pcs,結果發現需要自行處理毛邊、剪料頭,後處理成本每件額外增加 $0.3,實際成本變成 $1.5/pcs。更糟的是,因為品質不穩定,廢品率從預期的 2% 飆升到 8%,最終總成本反而更高。
隱藏成本
  • 完美主義解法:報價單上寫著 $2.5/pcs「代工不帶料」,看起來很合理。但簽約後才發現:色母費用另計(+$20/kg)、最低工時要求 12小時(小批量訂單被迫支付閒置時間)、特殊包裝另外收費。這些「漏網之魚」讓最終成本增加了 30%。
虛報複雜度
  • 務實解法:某廠商報價 $8.0/pcs,理由是「產品複雜,需要特殊處理」。但實際上這只是一個標準的 ABS 外殼,結構簡單,卻被當成精密零件報價。你因為不了解行情,多付了 2-3倍的冤枉錢。

本文目標

這篇文章將幫助你在沒有專業背景的情況下,快速判斷塑膠射出成型報價是否合理:
  • 理解報價由哪些部分組成
  • 識別明顯不合理的報價(過高或過低)
  • 知道哪些因素會影響價格
  • 學會何時該使用專業試算工具

即使你不是射出成型專家,也能透過本文的方法,在初步評估階段就篩選掉不合理的報價,避免浪費時間與金錢。

[待補圖] 射出成型報價差異分析:三份報價單顯示$1.2、$2.5、$8.0的價格差異,計算機與塑膠零件樣品,商務決策場景

射出成型報價結構全拆解

要判斷報價是否合理,首先必須理解射出成型的成本結構。許多人被報價搞糊塗,是因為不清楚「錢到底花在哪裡」。

1. 總報價組成

核心公式

總成本 = 模具費用(一次性) + 代工費用(重複性) × 訂單數量
                
🔧

模具費用

一次性投資,不管你做 100件還是 10,000件,模具費都一樣。這是固定成本。

♻️

代工費用

每一件產品都要支付的成本,包含材料、工時、管理、利潤。這是變動成本。

📊

規模經濟

訂單數量越大,攤提到每件產品的模具成本就越低,單價也就越便宜。

因此,訂單數量越大,攤提到每件產品的模具成本就越低,單價也就越便宜。這就是為什麼大量生產總是比小批量便宜的根本原因。

[待補圖] 模具費用攤提分析:1000件vs10000件訂單單價對比,顯示大量生產降低單價的效果

2. 模具費用的影響因素

模具費用範圍可能從 $50,000 到 $300,000+,主要取決於:

影響因素 低成本方案 中等成本 高成本方案 價格影響
一模穴數 1-2穴 4穴 8穴以上 穴數越多,模具越貴,但單價越低
模具材質 P20 (標準鋼材) 718H (硬化鋼材) S136/SKD61 (高硬度) 材質越好越耐用,但初期投資越高
精度要求 ±0.10mm ±0.05mm ±0.02mm 精度每提升一級,模具成本增加 30-50%
結構複雜度 直接頂出 滑塊/斜頂 複雜機構 機構越複雜,設計與加工難度越高
預期壽命 10萬模 30萬模 50萬模 壽命要求越高,材質與熱處理等級越高

模具費用參考範圍

產品類型 模具費用範圍 典型特徵
簡單產品 $50,000 - $80,000 平面外殼、簡單零件,單穴或雙穴,標準精度
中等複雜度 $80,000 - $150,000 有肋條、扣位、內部結構,2-4穴,±0.05mm精度
複雜產品 $150,000 - $300,000+ 滑塊、斜頂、精密配合,4-8穴,高精度要求

3. 代工費用的影響因素

代工費用(也就是「單價」)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:

代工費用主要組成 從原料到成品交付

代工費用包含了從原料到成品交付的所有成本:

成本構成:
  • 原料成本 - 塑膠原料、色母、流道損耗
  • 生產成本 - 機台時間、人工操作、電費、設備折舊
  • 管理與品質成本 - 廢品率、換模損耗、品檢成本、包裝倉儲
  • 合理利潤 - 廠商的營運與風險成本

特別注意:許多廠商有最低工時限制(例如:單日代工費不低於 $10,000),小批量訂單需特別留意這點。

⚖️

產品重量

重量越重,材料成本越高

生產效率

週期時間越短,單價越低

🔢

一模穴數

多穴可攤提工時成本

🧪

材料特殊性

玻纖、阻燃、透明等特殊材料會增加成本

品質要求

高精度、外觀要求高會增加品檢與廢品成本

📦

訂單規模

大量訂單可降低單價,小批量可能觸及最低工時限制

[待補圖] 射出成型價格影響因素分析:產品重量、穴數、材料特殊性、精度要求、後加工需求六大關鍵因素

如何判斷報價是否合理?

在沒有精確計算公式的情況下,我們仍然可以透過 經驗範圍關鍵因素 來判斷報價是否合理。

1. 代工費用經驗範圍表

根據產品重量、複雜度與穴數,以下是業界常見的代工帶料單價範圍:

產品重量 簡單結構 中等複雜 高精度/特殊材料 說明
1-3g $1.0 - $2.0 $1.5 - $3.0 $2.5 - $5.0 小型零件、連接器、扣件
3-6g $1.5 - $3.0 $2.5 - $4.5 $4.0 - $7.0 中型外殼、電子零件
6-30g $2.5 - $4.5 $4.0 - $6.5 $6.0 - $20.0 大型外殼、結構件

📊 OEM代工費用區間視覺化

💡 快速估價工具:根據產品重量和複雜度,快速了解合理的代工費用範圍。顏色越深代表成本越高。

⚠️ 特殊材料額外成本
玻纖增強材料: +30-50%
透明材料: +20-30%
阻燃材料: +30-40%
醫療級材料: +50-100%
高精度要求: +30-50%

💡 提示:點擊圖表查看詳細說明。實際報價需考慮數量、模具複雜度、週期時間等因素。

特殊材料定義與價格影響:
玻纖增強材料(PA-GF、PC-GF等):增加 +30-50% 成本(流動性差、磨損模具、週期時間長)
透明材料(透明PC、PMMA):增加 +20-30% 成本(需鏡面拋光模具、嚴格乾燥控制)
阻燃材料(V-0等級):增加 +30-40% 成本(材料價格高、製程參數嚴格)
醫療級材料(符合FDA/ISO 10993):增加 +50-100% 成本(無塵環境、批次追溯、品質認證)
高精度要求(IT7-IT9公差):增加 +30-50% 成本(精密模具、嚴格品檢、溫控系統)

使用方式

確認產品重量範圍
評估產品複雜度
對照表格找出合理區間
如果報價超出區間 ±30%,需要特別留意
⚠️

特別注意:最低工時限制

許多廠商有單日最低代工費限制(例如 $10,000/日)。如果你的訂單量小,即使單價看起來合理,總價仍可能因為最低工時限制而偏高。

預估訂單總價 = 單價 × 數量
如果總價 < $10,000,實際會以 $10,000 計價
小批量訂單(<5,000件)觸及最低工時
需特別詢問最低工時限制,評估是否划算

2. 價格影響因素詳解

理解以下因素,可以幫助你判斷報價差異是否合理:

因素1:產品重量(材料成本)

📏
1g

輕量產品

材料成本約 $0.10 - $0.15/pcs

📏
3g

標準產品

材料成本約 $0.30 - $0.45/pcs

📏
10g

重量產品

材料成本約 $1.00 - $1.50/pcs

判斷技巧:如果報價與產品重量嚴重不成比例(例如 3g 產品報價 $8/pcs),需要詢問原因。

因素2:一模穴數(工時攤提)

穴數越多,每件產品分攤的工時成本越低。

穴數 工時攤提效果 適用情境
1-2穴 基準(1.0x) 小量試產、複雜產品
4穴 降低 40-50% 標準配置,平衡成本
8穴 降低 60-70% 大量生產,攤提成本
案例說明 穴數對單價的影響

同樣的產品,不同穴數配置的價格差異:

  • 1穴:$3.0/pcs(基準)
  • 4穴:$1.8/pcs(↓40%)
  • 8穴:$1.2/pcs(↓60%)
重點:多穴配置需要更高的模具投資,但大量生產時可快速回本

因素3:材料特殊性

特殊材料會增加額外成本:

材料類型 額外成本 說明
標準材料(ABS、PP、PC) 基準 無額外費用
玻纖增強材料(GF15%+) +10-20% 加劇模具與機台磨耗
阻燃材料 +15-25% 材料本身較貴
透明/高光澤材料 +10-15% 品質要求高,廢品率增加
醫療級材料 +20-30% 需特殊環境與認證
色母調色 +$20/kg 約增加 $0.05-0.15/pcs

想了解更多材料選擇?參考 射出成型材料選擇指南

因素4:精度要求

標準精度(±0.10mm) 100%
中等精度(±0.05mm)| 增加 15-25% 125%
高精度(±0.02mm)| 增加 30-50% 150%

原因:高精度需要更好的模具、更頻繁的檢測、更高的廢品率管控。

因素5:表面處理與後加工

如果需要額外處理,會增加單價。常見的後加工項目包括:
  • 剪料頭、修毛邊 - 人工處理,依複雜度而定
  • 超聲波焊接 - 需額外設備與工序
  • 印刷/雷雕 - 依圖案複雜度而定
  • 噴漆/電鍍 - 大幅增加成本
  • 特殊包裝 - 依包裝需求而定
⚠️
重要提醒:報價時務必確認是否包含後加工,避免簽約後才發現需要額外付費。

3. 快速判斷技巧

遇到報價時,可以用以下方式快速判斷合理性:

報價合理性判斷指標

合理的報價

  • 符合經驗範圍表的區間
  • 產品重量與價格成正比
  • 多穴配置明顯降低單價
  • 特殊材料/精度有合理溢價
  • 願意提供成本拆解說明

可疑的報價

  • 遠低於市場行情(可能犧牲品質或有隱藏成本)
  • 遠高於市場行情(可能虛報複雜度)
  • 不願意說明價格組成
  • 小批量訂單沒有提到最低工時限制
  • 特殊材料沒有額外收費(可能用標準料替代)

實際案例分析

以下三個案例展示了不同配置下的合理報價範圍,幫助你建立價格感。

案例1:小型電子外殼 - $2.5/pcs

消費電子廠商 標準品質要求,中小型批量生產

挑戰

產品規格

  • 材料:ABS(標準材料)
  • 重量:3g
  • 穴數:4穴
  • 精度:±0.10mm(標準精度)
  • 結構:簡單外殼,直接頂出

解決方案

為什麼 $2.5/pcs 是合理價格?

根據經驗範圍表,3g 簡單結構產品應落在 $1.5 - $3.0 範圍內,$2.5 處於合理區間。

價格組成邏輯

  • 產品重量 3g,材料成本約佔 $0.30 - $0.45
  • 4穴配置,工時成本合理攤提
  • 標準材料與精度,無額外溢價
  • 結構簡單,品質成本較低

成果

合理報價 標準配置

適用情境:中小型批量(3K-20K件),標準品質要求。

[待補圖] 射出成型案例:3g ABS材質小型電子外殼,標準精度4穴配置,代工帶料單價$2.5

案例2:精密連接器 - $1.2/pcs

工業設備製造商 大批量生產,成本優化

挑戰

產品規格

  • 材料:PA66+GF15%(玻纖增強)
  • 重量:1.5g
  • 穴數:8穴(關鍵!)
  • 精度:±0.05mm(中等精度)
  • 結構:連接器,有內部扣位

解決方案

為什麼 $1.2/pcs 比案例1便宜,卻是合理的?

雖然使用特殊材料(玻纖增強)且精度要求較高,但因為 8穴配置 大幅攤提了工時成本,使單價降低。

價格組成邏輯

  • 產品輕量(1.5g),材料成本基數低
  • 8穴大幅攤提工時成本(降低 60-70%)
  • 玻纖材料增加 10-15% 成本
  • 中等精度增加 15-20% 成本
  • 大量生產(通常 >20K 件),規模經濟

成果

合理報價 多穴優勢 規模經濟

模具投資差異

  • 2穴模具:約 $60,000 - $80,000
  • 8穴模具:約 $120,000 - $150,000
  • 多穴模具投資雖較高,但大量生產時可快速回本

適用情境:大批量生產,願意投資多穴模具攤提成本。

[待補圖] 射出成型案例:1.5g PA66+GF15%精密連接器,8穴配置中等精度,代工帶料單價$1.2

案例3:醫療級零件 - $8.0/pcs

醫療器材公司 極高品質要求,符合醫療規範

挑戰

產品規格

  • 材料:PC(醫療級,透明)
  • 重量:8g
  • 穴數:1穴(單穴生產)
  • 精度:±0.02mm(高精度)
  • 表面要求:無瑕疵、高透明度
  • 品質要求:符合醫療器材規範

解決方案

為什麼 $8.0/pcs 這麼貴,卻是合理的?

醫療級產品的高價來自於 「做好」的成本,而不只是「做出來」。

價格組成邏輯

  • 產品較重(8g),材料成本基數較高
  • 單穴生產,無法攤提工時成本(成本 ×4 倍)
  • 醫療級 PC 材料較貴,需符合生物相容性標準
  • 高精度要求(±0.02mm),檢測頻率更高
  • 透明材料對瑕疵零容忍,廢品率管控極嚴
  • 品質成本遠高於一般產品

為什麼用單穴?

  • 醫療產品通常批量較小(1K-5K件)
  • 高精度要求,多穴難以保持一致性
  • 追溯性要求,單穴便於品質管控

成果

合理報價 高精度 醫療級

適用情境:醫療器材、精密光學零件,品質優先於成本。

[待補圖] 射出成型案例:8g PC醫療級透明零件,單穴高精度生產,代工帶料單價$8.0,符合醫療器材規範

核心觀念:不是「有做就好」,是要「做好」

這是理解報價差異的最重要觀念。

低價廠商的邏輯:「有做就好」

優點:
  • 表面價格便宜
缺點:
  • 產品做出來就交貨(品質不管)
  • 毛邊?客戶自己處理
  • 尺寸超差 ±0.15mm?勉強能用就好
  • 廢品率 8%?反正有多做

專業廠商的邏輯:「要做好」

優點:
  • 產品符合圖面要求才出貨
  • 毛邊在廠內就處理乾淨
  • 尺寸嚴格管控在 ±0.05mm 以內
  • 廢品率控制在 2% 以下
缺點:
  • 報價較高(但總成本更低)
做好的成本 品質保證的代價

案例3 為什麼值 $8.0?

因為這 $8.0 包含了「做好」的所有成本:

品質成本詳解:
  • 醫療級材料必須有材質證明(COC)
  • 每一件都要檢測尺寸與外觀
  • 透明件不能有任何瑕疵(氣泡、黑點、刮痕)
  • 廢品率目標 <1%(一般產品 2-5%)
  • 需要完整的生產履歷(批號、日期、操作員)
如果只要「有做就好」,可能 $3-4 就有廠商接單。但醫療產品能接受這種品質嗎?

這就是為什麼專業廠商的報價看起來「貴」,但實際上是「合理」的原因。

[待補圖] 射出成型品質對比:左側瑕疵品與右側高品質產品的差異,展現做好的重要性

三個案例的價格光譜

案例 單價 產品重量 穴數 關鍵因素
案例2:精密連接器 $1.2 1.5g 8穴 多穴攤提成本,大量生產
案例1:電子外殼 $2.5 3g 4穴 標準配置,中等批量
案例3:醫療零件 $8.0 8g 1穴 高精度 + 單穴 + 做好的成本
為什麼 $1.2 看起來比 $2.5 便宜?
需考慮模具投資!8穴模具投資 $120K-$150K,適合大量生產
為什麼 $8.0 這麼貴?
不是虛報,而是「做好」的品質成本(醫療級、高精度、單穴、追溯性)
價格只看重量就好嗎?
NO!穴數、精度、材料、品質要求都是關鍵影響因素

報價陷阱識別與對策

在塑膠射出成型的採購中,最大的風險不是「價格貴」,而是「看似便宜卻帶來無盡麻煩」。好的廠商是幫客戶賺錢的夥伴,而不是成本黑洞。

陷阱1:只看單價,忽略總成本

表面便宜 vs 實際成本

處理前
表面便宜

選擇了報價 $1.8/pcs 的便宜廠商(比競爭對手 $2.5 便宜28%)

問題:
  • 每件需要 30秒手工修整毛邊(+$0.4/pcs)
  • 5% 零件無法組裝,需要重工或報廢(+$0.1/pcs)
  • 交期延遲 2週,錯過商機
  • 終端客戶反應品質不穩定,需派人處理(+$0.3/pcs)
處理後
實際總成本

真實總成本爆炸:$2.6/pcs(比專業廠商還貴!)

改善:
  • 表面單價便宜 28%
  • 實際總成本貴了 4%
  • 還不計算延遲交期的商機損失
  • 以及無法量化的品牌損失
🚫

隱藏成本爆發

表面單價 看起來便宜
$1.8/pcs
後處理成本 手工修整
+$0.4/pcs
廢品損失 5% 廢品率
+$0.1/pcs
客訴處理 時間成本攤提
+$0.3/pcs

真實成本:$2.6/pcs(比廠商A的 $2.5 還貴!)

對策:計算總擁有成本(TCO)

不要只看單價,要算「從下單到客戶收到良品」的所有成本
包含後處理成本、廢品率成本、客訴處理、延遲交期損失
專業廠商的「表面高價」常常是「實際低成本」
成本項目 好廠商 便宜廠商
報價單價 $2.5 $1.8
後處理成本 $0 +$0.4
廢品率成本 $0.05(2%) +$0.10(5%)
客訴處理 $0 +$0.30
延遲交期損失 $0 無法量化
真實總成本 $2.55 $2.60+

📊 TCO總擁有成本對比 - 為什麼便宜廠商反而更貴?

💡 關鍵洞察:只看報價單價會掉入低價陷阱。實際成本包含後處理、廢品率、客訴處理等隱藏成本。

💡 提示:綠色為基礎報價,紅色為額外隱藏成本。滑鼠移到圖表查看詳細說明。

陷阱2:忽略隱藏成本與限制

🚫

簽約後才發現的「額外費用」

色母費用另計
  • 問題:報價假設「原色」,但你需要的是黑色,色母 +$20/kg(每件增加 $0.05-0.15)
最低工時限制
  • 問題:小批量 3,000件訂單,理論 6小時完成,但廠商要求「最低 12小時 = $10,000」
流道重量計價
  • 問題:報價只算「成品重量」,但流道重量(30-50%)也要你買單
換模費用
  • 問題:每次換模收費 $3,000,小批量多次下單會爆成本
特殊包裝另計
  • 問題:標準包裝是「大袋裝」,但你需要「每 100件一盒」,包裝費另計
品檢費用
  • 問題:「全檢」需要額外收費,標準只有抽檢

對策:詢價時明確列出所有需求

☑ 報價是否包含色母?
☑ 是否有最低工時限制?
☑ 流道重量如何計算?
☑ 換模是否另外收費?
☑ 包裝方式與費用?
☑ 品檢標準與費用?
☑ 是否包含後處理(剪料頭、修毛邊)?

陷阱3:虛報複雜度或週期時間

典型手法 誇大複雜度提高報價

案例:簡單外殼被當成精密件報價

實際情況:3mm 肉厚的 ABS 外殼,標準頂出

廠商說法:「結構複雜,需要特殊處理,週期 35秒」

真實情況:週期應該在 18-22秒 之間

如何識破:用基本常識驗證週期時間

產品類型 合理週期時間
薄件(1-2mm) 10-15秒
標準件(2-4mm) 15-25秒
厚件(4-6mm) 25-40秒
⚠️
如果廠商報的週期時間明顯偏離這些範圍,需要要求說明理由。

陷阱4:低價搶單,品質犧牲

🚫

低價廠商的生存策略:犧牲品質換取價格

他們如何做到低價?

成本壓縮手段:
  • 使用回收料(混入 30-50% 回收料降低成本)
  • 減少檢測(不做首件檢驗,不做過程抽檢)
  • 壓縮工時(週期時間壓到極限,增加瑕疵風險)
  • 使用老舊設備(精度不穩定)
  • 能省就省(不換模具、不保養、不調機)

你會遇到的問題

品質風險:
  • 尺寸不穩定(今天 OK,明天 NG)
  • 材料強度不足(回收料比例過高)
  • 外觀瑕疵率高(縮水、毛邊、變形)
  • 交期不可靠(設備故障頻繁)
  • 溝通困難(出問題互相推諉)
📉
2% → 8%

廢品率飆升

10萬件訂單損失 6,000件

⏱️
+2週

交期延遲

錯過商機,無法量化

💸
+30%

隱藏成本

客訴處理、品牌損失

核心觀念:好廠商是幫你賺錢的夥伴

好廠商 vs 便宜廠商的本質差異

便宜廠商的思維

優點:
  • 表面價格競爭力
缺點:
  • 「客戶只在乎價格,那我就比價格」
  • 「品質差一點沒關係,反正他們不懂」
  • 「出問題再說,先把單接下來」
  • 結果:客戶表面省錢,實際上陷入成本黑洞

好廠商的思維

優點:
  • 「客戶要的是穩定供貨,不是一次性便宜」
  • 「品質做好,客戶才會長期合作」
  • 「主動發現問題,幫客戶優化設計」
  • 結果:客戶降低總成本,建立長期合作關係
缺點:
  • 報價較高(但這是投資,不是成本)

何時該用精確試算工具?

理解報價結構與合理範圍後,你已經能夠篩選掉明顯不合理的報價。但在實際下單前,仍然需要 精確的成本計算

1. 手算與經驗判斷的限制

本文方法的適用範圍

適合

  • 前期可行性評估
  • 快速比價篩選
  • 識別明顯異常報價
  • 建立基本成本概念

不適合

  • 精確到小數點的單價
  • 不同穴數配置的成本對比
  • 訂單量與單價的關係曲線
  • Break-even 分析

2. 什麼情況需要精確試算?

情境 為什麼需要精確試算?
大量訂單(>10K件) 單價差 $0.1/pcs,總成本就差 $1,000 以上
多穴配置評估 需要對比 2穴、4穴、8穴的模具投資與單價差異
長期供應合約 年度合約需要精確成本預測
成本優化分析 評估材料替代、設計調整的成本影響
投標報價 需要精確數字才能制定競爭策略

3. 使用線上試算工具的優勢

專業的射出成型試算工具(如我們的代工試算器)可以提供:
  • 即時計算:輸入參數,立即得到報價
  • 週期時間預估:基於材料特性與肉厚自動計算
  • 成本拆解:清楚看到材料成本、工時成本
  • 情境對比:快速比較不同配置的成本差異
  • 專業驗證:基於實際生產經驗的計算邏輯
[待補圖] 世聚塑膠射出代工試算器介面:輸入原料價格、穴數、週期時間等參數,即時計算代工費用與帶料報價

立即使用代工試算工具

結論 - 從估算到決策

報價評估的三個層次

經過本文的學習,你現在具備了 完整的報價判斷能力

1

快速篩選

用經驗範圍表判斷報價是否明顯異常,識別低價陷阱與虛報複雜度,篩選掉不合理的報價。

2

深入分析

理解價格差異的合理原因,評估總擁有成本(TCO)而非只看單價,判斷廠商是否值得長期合作。

3

精確計算

使用專業試算工具取得精確報價,進行成本優化分析,制定採購決策。

選擇廠商的核心原則

記住兩個核心觀念:

下一步行動建議

實戰行動清單

建立廠商評估表 - 不只記錄報價,還要記錄品質、交期、溝通、問題處理能力
使用試算工具驗證 - 前往代工試算器,用精確數據驗證廠商報價
小批量測試 - 首次合作先下小批量訂單(1K-3K件),驗證品質後再放大量
建立長期關係 - 找到好廠商後,維持長期合作,共同優化成本
前往代工試算器 →

延伸閱讀

準備好開始您的專案了嗎?

告訴我們您的需求,我們的團隊將快速回覆,提供詳細報價與專案規劃。 把您的想法交給我們,一起實現。.

聯繫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