模具鋼材的選擇直接決定了模具的壽命、性能和總擁有成本。一個常見的選材錯誤可能導致數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損失。本文提供系統性的鋼材選擇決策工具,深度解析 5 種主流模具鋼材的技術特性、應用場景和成本效益,幫助您做出最佳選擇。
延伸閱讀:想了解鋼材與表面處理的配合?請參考 模具設計的三大核心要素。
選錯鋼材的代價:真實案例分析
某汽車零件供應商開發儀表板扣件模具,預期產量 80 萬件。為了節省成本,選用了 718 鋼材(HRC 33)+ 簡易氮化處理(厚度僅 0.05mm,標準應 0.15mm 以上)。結果:
- 模穴局部磨損:扣位尺寸超差 0.08mm,組裝不良率從 2% 飆升到 15%
- 滑塊卡滯:氮化層剝落,滑塊運動不順,頂出不良
- 緊急停產:客戶退貨 5,000 件,模具需重製模仁
損失計算:
• 重製模仁費用:8 萬元(SKD61 材料 + 重新加工)
• 停工損失:2 週 × 每週產值 40 萬 = 80 萬元
• 退貨損失:5,000 件 × 單價 18 元 = 9 萬元
• 客戶罰款:違約金 15 萬元
• 總損失:超過 112 萬元
若當初選用 SKD61(HRC 50)+ 氮化處理,增加成本約 4 萬元,但能達到:
• 模具壽命:80 萬模以上(完全滿足需求)
• 穩定性:全程維持 98% 良率
• 無需中途維修或重製
• 投資回報率:2,700%+(避免 112 萬損失,僅增加 4 萬成本)
5 大模具鋼材完整解析
市場上模具鋼材種類繁多,但射出模具最常用的是以下 5 種。了解每種鋼材的特性是正確選材的基礎。
1. P-20 預硬鋼(經濟型)
技術特性:P-20 是塑膠模具中最廣泛使用的預硬鋼,屬於 Cr-Mo 系合金鋼。預硬態交貨(HRC 28-32),可直接進行銑削、鑽孔、EDM 加工,無需熱處理。
化學成分 | C: 0.35%, Cr: 1.7%, Mo: 0.4% |
硬度範圍 | HRC 28-32(預硬態) |
切削性能 | 優異(切削速度 60-100 m/min) |
拋光性能 | 良好(可達 Ra 0.2μm) |
預期壽命 | 3-5 萬模(無處理)、10-15 萬模(+氮化) |
2. 718 預硬鋼(平衡型)
技術特性:718 是 P-20 的升級版,添加了 Ni 元素提高韌性和硬度。硬度比 P-20 高 15-20%,耐磨性顯著提升,同時保持良好的加工性能。這是「性能」與「成本」的最佳平衡點。
化學成分 | C: 0.37%, Cr: 1.8%, Ni: 1.0%, Mo: 0.4% |
硬度範圍 | HRC 30-36(預硬態) |
切削性能 | 良好(切削速度 70-100 m/min) |
拋光性能 | 良好(可達 Ra 0.15μm) |
預期壽命 | 15-25 萬模(無處理)、30-40 萬模(+氮化) |
成本對比 | 比 P-20 高 30-40%,比 SKD61 低 35% |
3. NAK80 預硬鋼(精密型)
技術特性:NAK80 是專為精密塑膠模具開發的預硬鋼,硬度高達 HRC 37-43(預硬態),無需淬火即可使用。最大特點是優異的鏡面拋光性能和極佳的尺寸穩定性,特別適合薄壁件和精密模具。
化學成分 | C: 0.15%, Ni: 3.0%, Al: 1.0%(主要合金元素) |
硬度範圍 | HRC 37-43(預硬態,無需熱處理) |
切削性能 | 中等(切削速度 50-80 m/min) |
拋光性能 | 優異(可達 Ra 0.05μm 鏡面) |
尺寸穩定性 | 極佳(預硬鋼無需熱處理,尺寸變化 <0.005mm) |
預期壽命 | 25-40 萬模 |
成本對比 | 比 718 高 30%,與 SKD61 相當(視進口品牌而定) |
- 薄壁件模具(壁厚 <1mm):避免熱處理變形
- 精密電子零件(公差 ±0.02mm):尺寸穩定性佳
- 高光澤外觀件:鏡面拋光性能優異
- 複雜細小結構:預硬態可直接加工,無變形風險
• 產品尺寸:12mm × 8mm × 0.8mm(薄壁)
• 精度要求:±0.02mm
• 選用 NAK80,直接加工到成品尺寸,無需熱處理
• 鏡面拋光達 Ra 0.03μm
• 實際壽命:35 萬模,全程無需維修
• 若用 SKD61 需熱處理,變形風險高達 40%,良率僅 60%
4. SKD61 / H13(標準型)
技術特性:SKD61 是業界公認的優質熱作模具鋼,也是高階塑膠模具的首選。經過淬火 + 回火處理後,硬度可達 HRC 48-52,具有優異的耐磨性、高溫強度和抗熱疲勞性能。
硬度範圍 | HRC 48-52(淬火後) |
預期壽命 | 50-80 萬模(+氮化)、80-100 萬模(+PVD) |
成本對比 | 比 P-20 高 50%,但總模具成本僅增 7-10% |
註:SKD61 的詳細技術特性、表面處理配合、成本效益分析已在 模具設計的三大核心要素 中深入探討,此處不再重複。
5. S136 / Stavax(耐蝕型)
技術特性:S136(瑞典 Assab)/ Stavax(一勝百)是高級不鏽鋼模具鋼,含鉻量高達 13.6%,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和鏡面拋光性能(可達 Ra 0.05μm 以下)。
- 光學產品模具(透鏡、導光板)
- 醫療器材模具(符合衛生要求)
- 腐蝕性塑料(PVC、醋酸鹽)
- 潮濕環境使用(沿海地區、高濕度廠房)
• NAK80:鏡面拋光性能優異(Ra 0.05μm),但不耐腐蝕
• S136:鏡面拋光性能 + 耐腐蝕性,但成本高 40%
• 選擇建議:一般鏡面需求用 NAK80,腐蝕環境或醫療/光學產品用 S136
註:S136/Stavax 的詳細特性已在 模具設計的三大核心要素 中介紹,此處著重於與其他鋼材的對比選擇。
5 種鋼材性能對比矩陣
透過多維度對比,快速了解各鋼材的綜合性能:
鋼材 | 硬度 (HRC) |
耐磨性 | 韌性 | 切削性 | 拋光性 | 耐蝕性 | 尺寸穩定性 | 相對成本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P-20 | 28-32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1.0× |
718 | 30-36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☆ | 1.35× |
NAK80 | 37-43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★ | 1.75× |
SKD61 | 48-52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☆☆ | 2.0× |
S136 | 48-52 | ★★★★☆ | ★★★☆☆ | ★★☆☆☆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★★ | ★★★☆☆ | 2.8× |
加工難度係數對比
不同鋼材的加工難度直接影響製作週期和成本:
鋼材 | 切削速度 (m/min) |
刀具壽命 (相對值) |
加工時間 (相對值) |
EDM 速度 (相對值) |
熱處理 | 交期影響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P-20 | 80-120 | 1.0× | 1.0× | 1.0× | 無需 | 基準 |
718 | 70-100 | 0.85× | 1.15× | 0.9× | 無需 | +5% |
NAK80 | 60-90 | 0.7× | 1.3× | 0.8× | 無需 | +10% |
SKD61 | 40-60 | 0.4× | 1.8× | 0.6× | 需要(+2週) | +30% |
S136 | 35-55 | 0.35× | 2.0× | 0.55× | 需要(+2週) | +35% |
雖然 P-20 和 718 加工速度快,但若用於大批量生產,頻繁維修的總時間損失遠超過 SKD61 的初期加工時間。
預硬鋼的優勢:718 和 NAK80 無需熱處理,交期比 SKD61 短 2 週,適合急單或週期敏感專案。
系統性選材決策樹
根據產品需求,透過三步驟系統性選擇最適合的鋼材:
🔍 三步驟選材決策流程
步驟 1:產量評估
根據預期生產數量初步篩選
步驟 2:精度需求
評估產品公差與尺寸穩定性
步驟 3:特殊環境
考慮溫度、腐蝕、壁厚等因素
步驟 1:產量評估(初步篩選)
預期產量 | 推薦鋼材 | 預期壽命 | 選擇理由 |
---|---|---|---|
<5 萬模 | P-20 | 3-5 萬模 | 成本最低,無需表面處理,適合試模和小批量 |
5-15 萬模 | 718 或 P-20+氮化 | 15-25 萬模 | 成本效益平衡點,718 無需處理,P-20+氮化成本略低 |
15-40 萬模 | 718+氮化 或 NAK80 | 30-40 萬模 | 中批量最佳選擇,NAK80 適合精密件,718+氮化適合一般件 |
40-100 萬模 | SKD61+氮化 | 50-80 萬模 | 標準量產方案,穩定性最佳,維護頻率最低 |
>100 萬模 | SKD61+PVD 或雙層處理 | 100 萬模+ | 超大批量,極致耐用性,避免任何停機風險 |
步驟 2:精度需求(細化選擇)
精度要求 | 推薦鋼材 | 關鍵優勢 | 典型應用 |
---|---|---|---|
±0.1mm (一般級) |
P-20 或 718 | 成本低,加工快 | 外殼、裝飾件、一般結構件 |
±0.05mm (精密級) |
718 或 SKD61 | 穩定性好,熱處理變形可控 | 有配合要求的零件、機構件 |
±0.02mm (高精密級) |
NAK80 或 SKD61 | NAK80 無熱處理變形 | 電子零件、精密配合件 |
±0.01mm (超精密級) |
SKD61 + 特殊處理 | 硬度高,尺寸長期穩定 | 光學零件、醫療器材、儀器部件 |
當精度要求 ±0.02mm 且產品壁厚 <1.5mm 時,NAK80 是首選:
• 零變形風險:預硬態 HRC 37-43,無需淬火,避免薄壁件變形
• 尺寸穩定:長期使用尺寸變化 <0.005mm
• 交期優勢:比 SKD61 節省 2 週熱處理時間
• 典型案例:手機零件、連接器、精密卡槽
步驟 3:特殊環境(最終確認)
特殊需求 | 推薦鋼材 | 技術原因 | 典型產品 |
---|---|---|---|
高溫塑料 (PA, PC, PPS) |
SKD61 | 抗熱疲勞性能優異,高溫強度高 | 汽車零件、電器外殼 |
腐蝕性材料 (PVC, 醋酸鹽) |
S136 / Stavax | 含鉻 13.6%,優異耐腐蝕性 | 管材、醫療用品 |
薄壁件 (壁厚 <1mm) |
NAK80 | 預硬鋼,無熱處理變形 | 電子零件、薄殼產品 |
光學/透明件 | S136 或 NAK80 | 鏡面拋光性能 Ra <0.05μm | 透鏡、導光板、高光澤外觀件 |
醫療器材 | S136 (Stavax) | 不鏽鋼材質,符合衛生標準 | 注射器零件、醫療容器 |
潮濕環境 (沿海/高濕) |
S136 或 718+防鏽 | 耐腐蝕,減少保養頻率 | 海洋設備、戶外產品 |
急單/短交期 | 718 或 NAK80 | 預硬鋼,省去 2 週熱處理時間 | 任何需要快速開模的專案 |
成本效益分析工具
選擇鋼材不能只看初期價格,必須計算總擁有成本(TCO)。
TCO 計算公式
• 射出溫度:<250°C(高溫塑料如 PA66、PPS 會縮短壽命 30-50%)
• 模具溫度控制:±5°C 穩定(溫差過大會產生熱疲勞裂紋)
• 定期保養:每 5-10 萬模清潔拋光 1 次
• 頂出參數:避免頂出力過大造成模穴變形
• ⚠️ 操作不當可使實際壽命縮短 30-50%
案例 1:10 萬模中批量生產(汽車內飾件)
方案 | 鋼材 | 加工 | 處理 | 壽命 | 維護次數 | 維護成本 | 停工損失 | TCO 總計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A: P-20 無處理 | 1.5 萬 | 4.0 萬 | 0 | 5 萬模 | 2 次 | 6 萬 | 12 萬 | 23.5 萬 |
B: 718 + 氮化 | 2.2 萬 | 4.5 萬 | 0.8 萬 | 35 萬模 | 1 次 | 3 萬 | 6 萬 | 16.5 萬 ✅ |
C: NAK80 | 2.8 萬 | 4.8 萬 | 0 | 40 萬模 | 1 次 | 3 萬 | 6 萬 | 16.6 萬 ✅ |
D: SKD61 + 氮化 | 3.0 萬 | 3.5 萬 | 3.1 萬 | 80 萬模 | 0 次 | 0 | 0 | 9.6 萬 🏆 |
• P-20 初期成本最低(5.5 萬),但 TCO 最高(23.5 萬),因維護頻繁
• 718 和 NAK80 TCO 相近(16.5-16.6 萬),是 10 萬模的經濟選擇
• SKD61 初期成本較高(9.6 萬,含粗加工+熱處理+精加工+氮化),但無需維護,TCO 最低,節省 59%
• 建議:若預算充足選 SKD61(最低 TCO),預算受限選 718 或 NAK80(平衡方案)
• ⚠️ 成本說明:SKD61 的「處理」包含熱處理(淬火+回火 1.8萬)+ 熱處理後精加工(1.3萬)+ 氮化(0.8萬)
案例 2:30 萬模大批量生產(電子零件外殼)
方案 | 初期成本 | 模具壽命 | 重製次數 | 維護成本 | 停工損失 | TCO 總計 | 節省金額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718 + 氮化 | 7.5 萬 | 35 萬模 | 0 次 | 1 次(3 萬) | 6 萬 | 16.5 萬 | 基準 |
NAK80 (薄壁件) |
8.2 萬 | 40 萬模 | 0 次 | 0 次 | 0 | 8.2 萬 🏆 | -50% |
SKD61 + 氮化 | 8.8 萬 | 80 萬模 | 0 次 | 0 次 | 0 | 8.8 萬 ✅ | -47% |
• 30 萬模級別,718 需要 1 次維護,產生停工損失
• NAK80 和 SKD61 完全滿足 30 萬模需求,無需維護,TCO 僅為 718 的 50%
• 選擇建議:若產品是薄壁件(<1mm)或精密件(±0.02mm),優先選 NAK80;若是一般件或高溫塑料,選 SKD61
案例 3:100 萬模超大批量(家電外殼)
方案 | 初期成本 | 模具壽命 | 重製次數 | 總模具投資 | 維護+停工 | TCO 總計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718 + 氮化 | 7.5 萬 | 35 萬模 | 2 次 | 22.5 萬 | 30 萬 | 52.5 萬 |
SKD61 + 氮化 | 8.8 萬 | 80 萬模 | 1 次 | 17.6 萬 | 10 萬 | 27.6 萬 ✅ |
SKD61 + PVD | 11.0 萬 | 100 萬模+ | 0 次 | 11.0 萬 | 0 | 11.0 萬 🏆 |
• 100 萬模超大批量,停工損失是主要成本
• 718 方案需重製 2 次,停工損失達 30 萬,TCO 高達 52.5 萬
• SKD61 + 氮化需重製 1 次,TCO 27.6 萬
• SKD61 + PVD 鍍膜壽命超過 100 萬模,零停工,TCO 最低僅 11 萬,節省 79%!
• 結論:超大批量必須選擇 SKD61 + PVD,初期多投資 2-3 萬,避免數十萬停工損失
常見選材錯誤與解決方案
了解常見的選材錯誤,可以幫助您避免不必要的損失:
❌ 錯誤 1:過度追求高檔鋼材
錯誤案例:小批量試模(3 萬模)使用 SKD61 + PVD 鍍膜
問題:初期成本 11 萬,但實際只生產 3 萬模就停產,浪費 8 萬元(若用 P-20 僅需 3 萬)
✅ 正確方案:試模/小批量用 P-20,確認量產後再投資高檔鋼材
❌ 錯誤 2:過度節省成本
錯誤案例:80 萬模大批量用 P-20 無處理(如本文開頭案例)
問題:初期省 5 萬,後續損失 112 萬(維修、停工、罰款)
✅ 正確方案:大批量必須用 SKD61,初期多投資 3-5%,避免 300% 損失
❌ 錯誤 3:忽略加工難度
錯誤案例:複雜薄壁結構用 S136,淬火後變形嚴重
問題:熱處理變形 0.15mm,超過公差 ±0.05mm,模具報廢,損失 12 萬
✅ 正確方案:薄壁件(<1mm)優先選 NAK80 預硬鋼,避免熱處理變形
❌ 錯誤 4:忽略預硬鋼優勢
錯誤案例:急單(交期 4 週)使用 SKD61,需熱處理 2 週,延誤交期
問題:交期延誤 1 週,客戶罰款 5 萬
✅ 正確方案:急單用 718 或 NAK80,省去 2 週熱處理,準時交貨
選材決策檢查清單
在最終確定鋼材前,請確認以下問題:
- ☐ 產量評估:預期總產量是多少?是否會追加訂單?
- ☐ 精度需求:最嚴格的公差是多少?是否有薄壁結構(<1mm)?
- ☐ 材料特性:使用什麼塑料?是否高溫(PA、PC)或腐蝕性(PVC)?
- ☐ 表面要求:是否需要鏡面效果?表面粗糙度要求?
- ☐ 交期限制:開模週期是否緊張?能否接受 2 週熱處理時間?
- ☐ 預算評估:初期預算和 TCO 預算分別是多少?
- ☐ 停工風險:生產中斷的損失有多大?能否承受維修停工?
- ☐ 分區選材:是否可以模仁用高檔鋼材,模座用經濟鋼材?
預算受限時的替代策略
當預算無法支持最理想的鋼材選擇時,可採用以下策略平衡成本與性能:
策略 1:分區選材(最有效)
模具不同部位使用不同鋼材
部位 | 功能 | 推薦鋼材 | 選擇原因 |
---|---|---|---|
模穴/模仁 | 直接接觸塑料 | SKD61 或 NAK80 | 承受磨損,需最高等級 |
滑塊/斜銷 | 運動部件 | 718 或 SKD61 | 需耐磨但不需最高硬度 |
模座/支撐板 | 結構支撐 | P-20 或 S50C | 僅承受壓力,不接觸塑料 |
導柱/導套 | 精密導向 | SUJ2 軸承鋼 | 高硬度低摩擦專用鋼 |
汽車零件模具(80 萬模需求)
• 全 SKD61 方案:15 萬元
• 分區選材方案:模仁 SKD61(6 萬)+ 滑塊 718(2 萬)+ 模座 P-20(1.5 萬)= 9.5 萬元
• 節省 37%,性能完全滿足需求
策略 2:表面處理補強
使用較低檔鋼材 + 適當表面處理,可接近高檔鋼材的性能:
組合方案 | 總成本 | 預期壽命 | 相當於 | 適用場景 |
---|---|---|---|---|
P-20 + 氮化 | 2.3 萬 | 10-15 萬模 | ≈ 718 無處理 | 小批量,成本極敏感 |
718 + 氮化 | 3.0 萬 | 30-40 萬模 | ≈ NAK80 | 中批量,預算受限 |
718 + PVD 鍍膜 | 4.0 萬 | 40-50 萬模 | 介於 NAK80 與 SKD61 之間 | 中大批量,無法負擔 SKD61 |
• 氮化處理:成本低(0.8 萬),壽命提升 2-3 倍,適合 P-20/718
• PVD 鍍膜:成本中(1.5 萬),壽命提升 3-4 倍,適合 718/NAK80
• 雙層處理(氮化+PVD):成本高(2.2 萬),壽命提升 5 倍以上,僅用於 SKD61
更多表面處理技術請參考 模具設計的三大核心要素。
策略 3:國產與進口鋼材選擇
鋼材 | 進口品牌 | 國產替代 | 價格差異 | 性能差異 | 建議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P-20 | 美國 Finkl | 國產 3Cr2Mo | -40% | 組織均勻性略差 5% | 國產可用 |
718 | 瑞典 Assab | 國產 718 | -35% | 穩定性略差 8% | 一般應用可用國產 |
SKD61 | 日本日立 | 國產 4Cr5MoSiV1 | -30% | 韌性略差 10% | <50 萬模可用國產 |
NAK80 | 日本大同 | 國產 NAK80 | -45% | 拋光性差 15% | 精密件建議進口 |
S136 | 瑞典 Assab | 國產 4Cr13 | -50% | 耐蝕性差 20% | 光學/醫療必須進口 |
國產 vs 進口選擇指南
✅ 可使用國產鋼材的場景:
- 產量 <50 萬模的一般應用
- 精度要求 ±0.05mm 以上
- 成本敏感型專案
- 模座、滑塊等非關鍵部位
⚠️ 建議使用進口鋼材的場景:
- 產量 >100 萬模的超大批量
- 精度要求 ±0.02mm 以下
- 光學/醫療/航太等高要求產業
- 模穴/模仁等關鍵部位
💡 平衡策略:模仁用進口 SKD61,模座用國產 P-20,節省 30% 成本且不影響品質
延伸閱讀:模具全生命週期管理
鋼材選擇是模具設計的起點,結合其他環節的知識能實現最佳效益:
結論
模具鋼材的選擇沒有絕對的「最好」,只有「最適合」。P-20 適合試模、718 平衡成本、NAK80 精密薄壁、SKD61 標準量產、S136 特殊環境——每種鋼材都有其最佳應用場景。
選材核心原則總結
- 產量導向:小批量(<5萬)用 P-20,中批量(5-40萬)用 718 /NAK80,大批量(>50萬)用 SKD61
- 精度導向:薄壁件(<1mm)或高精度(±0.02mm)優先 NAK80,避免熱處理變形
- TCO 思維:鋼材成本僅佔 15-20%,但決定 80% 性能。初期多投資 5%,避免 300% 損失
- 分區選材:模仁用高檔鋼材,模座用經濟鋼材,節省 30-40% 成本
- 表面處理補強:預算受限時,718+氮化 可接近 NAK80 性能
- 特殊環境優先:腐蝕/光學/醫療場景,S136 是必要投資,不可節省
本文提供的決策樹、TCO 計算工具和實務案例,幫助您系統性評估鋼材選擇。記住:正確的選材是模具成功的第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。當您拿著本文的檢查清單逐項評估時,最適合的鋼材自然會浮現。
選對鋼材,讓模具為您創造價值,而非製造麻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