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膠材料規格表(Spec)完整解讀指南

一次看懂物理、化學、機械性質的關鍵數據

⚡ 快速查詢版 vs 完整解讀版

本頁面: 完整解讀版,提供詳細說明、實際案例與系統化選擇流程

快速版: 塑膠材料規格表快速查詢指南 - 3分鐘速查關鍵數據、轉換公式與對照表

材料技術資料表(Technical Data Sheet, TDS)是射出成型產業中材料選擇、模具設計、製程參數設定的重要依據。然而,許多工程師、採購人員面對規格表上密密麻麻的數據——拉伸強度、熔融指數、HDT、Izod衝擊強度——卻不知道這些數字背後的真正意義。更重要的是,不同供應商使用ASTM與ISO不同測試標準,數據無法直接比較,經常導致材料選擇錯誤,造成產品缺陷、成本浪費與交期延誤。本文將系統化解析規格表的每個關鍵性質,並詳細說明測試標準差異與轉換方法,幫助您做出正確的材料選擇決策。

為什麼要看懂材料規格表?

材料規格表(TDS)的作用

材料技術資料表(Technical Data Sheet, TDS)是材料供應商提供的官方文件,記錄了該材料在標準測試條件下的各項性能數據。對於射出成型產業來說,TDS是材料選擇、模具設計、製程參數設定的重要依據。

一份完整的TDS通常包含:

  • 物理性質(Physical Properties):密度、熔融指數、吸水率、收縮率
  • 機械性質(Mechanical Properties):拉伸強度、彎曲模數、衝擊強度、硬度
  • 熱性質(Thermal Properties):熱變形溫度、維卡軟化點、使用溫度範圍
  • 化學性質(Chemical Properties):耐化學性、耐候性、阻燃等級
  • 電氣性質(Electrical Properties):絕緣強度、介電常數(特殊應用)
  • 加工條件(Processing Conditions):射出溫度、模具溫度、乾燥條件

常見的錯誤理解與風險案例

常見誤解1:所有ABS都一樣

許多採購人員認為「ABS就是ABS」,只要材料名稱相同,性能就相同。實際上,不同廠牌的ABS在拉伸強度、衝擊強度、流動性上可能相差20-30%。某電子產品外殼因更換供應商而未確認TDS,導致產品韌性不足,退貨率達15%。了解更多材料選擇,請參考射出成型材料選擇指南

常見誤解2:數字越大越好

並非所有性質都是「數字越高越好」。例如,熔融指數(MFI)高代表流動性好,適合薄壁件,但強度可能較低;MFI低則強度高,但射出困難。某汽車零件廠選用高MFI材料追求生產效率,卻因強度不足導致零件龜裂,召回成本超過500萬元。

常見誤解3:忽略測試標準差異

美國供應商提供ASTM標準數據,歐洲供應商提供ISO標準數據,兩者無法直接比較。某模具廠因未注意測試標準差異,誤判材料收縮率,導致產品尺寸偏差0.5mm,模具需重新修改,損失30萬元。關於模具設計細節,請參考模具設計的三大核心要素

材料規格表的基本結構

規格表的標準格式(ASTM, ISO)

全球最常見的材料測試標準主要有兩大系統:

標準系統 適用地區 制定機構 常用於 特色
ASTM 美國、北美、台灣 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 射出成型、通用塑膠 歷史悠久,測試方法詳盡
ISO 歐洲、亞洲、國際 國際標準化組織 國際貿易、汽車產業 國際通用,與EN標準接軌
JIS 日本 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 日系供應鏈 基本參照ISO,細節略有不同
GB 中國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中國製造 早期參照ISO,逐步發展自有標準

如何快速找到關鍵資訊

一份典型的TDS通常包含以下區塊:

區塊1:基本資訊 材料牌號、製造商、產品系列、應用建議
區塊2:物理性質 密度、熔融指數、吸水率、收縮率
區塊3:機械性質 拉伸強度、彎曲模數、衝擊強度、硬度
區塊4:熱性質 HDT、Vicat、Tg、使用溫度範圍
區塊5:加工條件 射出溫度、模具溫度、乾燥溫度與時間

快速閱讀技巧:

  1. 先看測試標準:確認是ASTM還是ISO(通常標註在性質名稱後)
  2. 注意測試條件:同一性質在不同條件下數據可能差異很大
  3. 查看典型值與範圍:有些供應商提供「典型值」與「最小/最大值」
  4. 確認單位:MPa, psi, J/m, kJ/m²等單位需特別注意
[待補圖] 材料規格表結構標註示意圖,標示各區塊位置

物理性質(Physical Properties)解讀

物理性質描述材料的基本特徵,直接影響產品重量、成本、流動性與尺寸穩定性。

密度(Density)

密度 - 影響重量與成本

定義: 單位體積的材料質量,單位為g/cm³或kg/m³

測試標準:

  • ASTM D792(水中稱重法、浮力法)
  • ISO 1183(同上)

典型範圍:

  • PP(聚丙烯):0.90-0.91 g/cm³(最輕)
  • ABS:1.04-1.06 g/cm³
  • PC(聚碳酸酯):1.18-1.20 g/cm³
  • POM(聚甲醛):1.41-1.43 g/cm³(較重)

影響因素:

  1. 產品重量:密度直接決定產品重量,對運輸成本影響大
  2. 材料成本:若以重量計價,密度低的PP比PC更經濟
  3. 浮沉特性:密度<1.0會浮於水面(如PP)

熔融指數(Melt Flow Index, MFI / Melt Volume Rate, MVR)

熔融指數 - 流動性指標

定義: 材料在特定溫度與負荷下,10分鐘內通過標準口徑的熔膠重量(MFI)或體積(MVR)

測試標準:

  • ASTM D1238(190°C / 2.16 kg或其他條件)
  • ISO 1133(同上)

單位:

  • MFI:g/10 min
  • MVR:cm³/10 min

典型範圍:

  • 低MFI(1-5):高強度,適合厚壁件,射出困難
  • 中MFI(10-30):平衡型,通用
  • 高MFI(50-100):高流動性,適合薄壁件或複雜形狀,但強度較低

選擇建議:

  • 薄壁產品(<1 mm) → 選擇MFI ≥ 30
  • 厚壁產品(>3 mm) → 選擇MFI ≤ 20
  • 結構件 → 選擇低MFI(高強度優先)
[待補圖] 熔融指數測試示意圖,展示測試設備與流動過程

吸水率(Water Absorption)

吸水率 - 尺寸穩定性

定義: 材料在特定條件下(通常23°C, 50% RH, 24小時)吸收水分的重量百分比

測試標準:

  • ASTM D570(浸水法)
  • ISO 62(同上)

典型範圍:

  • PP:<0.01%(幾乎不吸水)
  • ABS:0.20-0.40%(低吸水)
  • PC:0.15-0.35%(低吸水)
  • PA6(尼龍6):1.3-1.9%(高吸水)

影響:

  1. 尺寸變化:PA6吸水後尺寸可增加0.2-0.8%
  2. 機械強度下降:尼龍吸水後韌性增加,但強度降低10-15%
  3. 射出前需乾燥:高吸水材料(PA, PC, PET)射出前必須充分乾燥,否則產生氣泡

實務建議:

  • 高精度產品避免使用高吸水材料
  • 若必須使用PA,需在設計階段預留吸水膨脹空間

收縮率(Shrinkage / Mold Shrinkage)

收縮率 - 模具設計關鍵

定義: 塑膠件從模具取出冷卻至室溫後的尺寸收縮百分比

測試標準:

  • ASTM D955
  • ISO 294-4

典型範圍:

  • 無填充ABS:0.4-0.7%
  • 玻纖填充PA(GF30):0.2-0.4%(流動方向)
  • PP:1.0-2.5%(收縮率高)
  • POM:2.0-3.0%(收縮率最高)

影響因素:

  1. 模具設計:模具尺寸需放大收縮率倍數(如收縮0.5%,100mm需做成100.5mm)
  2. 方向性差異:玻纖填充材料的流動方向與垂直方向收縮率可能差2倍
  3. 厚度影響:厚壁件收縮率通常大於薄壁件

實務建議:

  • 高精度產品選擇低收縮材料(如PC, ABS)
  • 玻纖填充材料需特別注意方向性收縮差異
  • 首次開模建議預留修模空間,詳見產品開發時程完整指南

機械性質(Mechanical Properties)解讀

機械性質描述材料在外力作用下的反應,是選擇結構件材料的核心依據。重要:不同測試標準的數據無法直接比較,必須了解測試條件差異。

機械性質測試標準概述

重要提醒:不同標準數據不可直接比較!

同一材料使用ASTM與ISO標準測試,數據可能相差10-20%,主要原因包括:

  • 試片形狀與尺寸不同:影響應力分佈
  • 測試速度不同:速度越快,測得強度可能越高
  • 環境條件不同:溫度、濕度影響結果
  • 報告單位不同:ASTM常用psi,ISO用MPa

對策: 比較供應商材料時,務必要求提供「相同標準」的測試數據,或索取完整測試報告確認測試條件。

拉伸強度(Tensile Strength)與拉伸模數

拉伸強度定義

拉伸強度是材料在拉伸測試中能承受的最大應力,單位為MPa(或psi)。拉伸模數(Tensile Modulus)則代表材料的剛性。

測試標準差異

📊 ASTM vs ISO 測試標準關鍵差異對比

🔍 標準轉換誤差來源:視覺化顯示拉伸、彎曲、衝擊三大測試的試片尺寸、速度、單位等關鍵差異百分比。 ⚠️ 了解差異來源才能正確比較供應商數據

⚠️ 重要提醒:試片尺寸、測試速度、報告單位的差異會導致測試結果無法直接比較。比較供應商數據時務必確認使用相同測試標準。

項目 ASTM D638 ISO 527-1/2 差異影響
試片形狀 Type I(啞鈴型) Type 1A(啞鈴型,尺寸略異) 試片寬度與厚度差異5-10%
試片尺寸 165×12.7×3.2 mm 170×10×4 mm 厚度影響應力分佈
拉伸速度 50 mm/min(標準) 50 mm/min或5 mm/min 速度差異影響結果10-15%
標距長度 50 mm 50 mm 相同
報告單位 psi或MPa MPa 1 MPa = 145 psi
測試溫度 23°C, 50% RH 23°C, 50% RH 相同
適用地區:ASTM - 美國/台灣 適用地區:ISO - 歐洲/國際

轉換與對標方式

⚠️ 無直接轉換公式:試片幾何形狀不同,應力分佈不同,數據無法直接換算。

對標方式:

  1. 檢查測試速度是否相同(±10%可接受)
  2. 檢查試片厚度是否相近(±15%可接受)
  3. 若條件相近,數據可「參考性比較」,但不應視為絕對等價
  4. 最佳做法: 要求供應商提供同一標準數據

典型數據範圍(ISO 527):

  • ABS:40-50 MPa
  • PC:60-70 MPa
  • PP:30-40 MPa
  • PA6:70-85 MPa
  • POM:60-70 MPa
[待補圖] 拉伸測試示意圖,展示試片變形過程與應力-應變曲線

彎曲強度與彎曲模數(Flexural Properties)

測試標準差異

項目 ASTM D790 ISO 178 差異影響
測試方法 三點彎曲法 三點彎曲法 相同
試片尺寸 127×12.7×3.2 mm 80×10×4 mm 試片長度差37%
跨距/厚度比 16:1 16:1 相同(關鍵參數)
彎曲速度 可調(1-10 mm/min) 固定2 mm/min 速度影響結果
報告單位 psi或MPa MPa 單位可換算
應變限制 5%或斷裂 3.5%或斷裂 ISO較嚴格

轉換與對標方式

跨距比相同時,數據可參考比較(誤差約±5-8%)

⚠️ 彎曲速度影響:

  • ASTM D790若使用10 mm/min,測得強度可能比ISO 178(2 mm/min)高5-10%
  • 若ASTM速度設為2 mm/min,與ISO數據可直接對標

實務建議:

  • 查看TDS備註欄,確認ASTM D790使用的彎曲速度
  • 若無標註,聯繫供應商確認測試條件
為什麼跨距/厚度比很重要?

跨距/厚度比(Span-to-Depth Ratio)決定試片的彎曲模式:

  • 16:1:標準彎曲測試,適合大多數塑膠
  • 32:1:適用於非常柔軟的材料
  • 比值不同會導致數據差異20%以上

因此,只有跨距比相同的測試結果才能比較。ASTM D790與ISO 178都使用16:1,這是兩者可對標的基礎。

衝擊強度(Impact Strength)

衝擊強度是材料抵抗突然外力的能力,分為IzodCharpy兩種測試方法。

Izod衝擊測試標準差異

項目 ASTM D256 ISO 180 JIS K7110
試片尺寸 63.5×12.7×3.2 mm 80×10×4 mm 80×10×4 mm(同ISO)
缺口深度 2.54 mm 2.0 mm 2.0 mm
留存厚度 10.16 mm 8.0 mm 8.0 mm
缺口角度 45° 45° 45°
擺錘能量 2.7 J或5.5 J 2 J, 4 J, 5 J 2 J, 4 J
報告單位 J/m(線性能量) kJ/m²(面積能量) kJ/m²
固定方式 垂直夾持(懸臂樑) 垂直夾持(懸臂樑) 垂直夾持

關鍵差異:報告單位不同

ASTM D256: 使用J/m(焦耳/米),能量除以試片寬度

ISO 180: 使用kJ/m²(千焦耳/平方米),能量除以斷裂面積

轉換公式(近似)

ISO 180 (kJ/m²) ≈ ASTM D256 (J/m) ÷ 試片寬度 (m)

範例計算:
ASTM D256: 50 J/m
試片寬度: 12.7 mm = 0.0127 m
ISO 180 ≈ 50 ÷ 0.0127 ≈ 3.94 kJ/m²

反向計算:
ISO 180: 4.0 kJ/m²
試片寬度: 12.7 mm = 0.0127 m
ASTM D256 ≈ 4.0 × 0.0127 ≈ 50.8 J/m

轉換公式使用注意事項

⚠️ 此為「近似轉換」,實際數據仍會因以下因素產生誤差(±10-15%):

  1. 試片厚度不同:ASTM 3.2 mm vs ISO 4 mm
  2. 留存厚度不同:ASTM 10.16 mm vs ISO 8 mm
  3. 試片應力分佈差異

建議用途: 僅用於「粗略估算」或「快速對照」,正式規格比較仍應要求同一標準數據。

📊 Izod衝擊強度轉換對照圖 (ASTM D256 → ISO 180)

🔄 快速轉換工具:藍色實線為標準試片寬度12.7mm轉換;綠色虛線為ISO標準試片寬度10mm轉換。 ⚠️ 僅為近似轉換,誤差±10-15%

💡 使用說明:將滑鼠移至曲線上可查看精確數值。例如ASTM D256 = 50 J/m (12.7mm試片) 對應 ISO 180 ≈ 3.94 kJ/m²。

[待補圖] Izod衝擊測試示意圖,展示試片固定方式與擺錘衝擊方向

Charpy衝擊測試

項目 ASTM D6110 ISO 179
測試方法 Charpy衝擊 Charpy衝擊
試片尺寸 80×10×4 mm 80×10×4 mm
固定方式 水平支撐(簡支樑) 水平支撐(簡支樑)
報告單位 kJ/m² kJ/m²
應用地區 較少用於塑膠 歐洲/日本常用

Izod vs Charpy差異對照

項目 Izod(ASTM D256 / ISO 180) Charpy(ISO 179)
試片固定 垂直夾持(懸臂樑) 水平支撐(簡支樑)
衝擊方向 打擊缺口側 打擊缺口側或背面
應力模式 彎曲+拉伸 純彎曲
應用地區 美國/台灣常用 歐洲/日本常用
數據轉換 ❌ 無法轉換(測試原理不同)

⚠️ 重要:Izod與Charpy數據無法轉換! 兩者測試原理、應力分佈完全不同,同一材料可能相差30-50%。

硬度(Hardness)

測試標準與方法

硬度類型 測試標準 測試方法 適用材料 報告單位
洛氏硬度 ASTM D785
ISO 2039-2
壓痕深度測量 硬質工程塑膠
(PC, PA, POM)
Rockwell R-scale
(HRR)
邵氏硬度 ASTM D2240
ISO 868
彈簧壓力壓痕 通用塑膠(ABS, PP)
橡膠、彈性體
Shore D(硬質)
Shore A(軟質)
球壓痕硬度 ISO 2039-1 球形壓頭壓痕 所有塑膠 H132/30 (MPa)

硬度測試選擇依據

如何選擇硬度測試方法?

  • Rockwell R-scale: 適合硬度>70 Shore D的工程塑膠(如PA, POM, PC)
  • Shore D: 適合大多數硬質塑膠(ABS, PP, PE)
  • Shore A: 適合橡膠、TPE、TPU等軟質材料
  • 球壓痕硬度: 歐洲標準常用,適合所有塑膠,但台灣較少使用

轉換與對標

Rockwell R ↔ Shore D近似對照表(非線性,僅供參考)

Rockwell R (HRR) Shore D 典型材料
110-115 78-82 POM, PA66
105-110 75-78 PC, PA6
100-105 72-75 ABS(高衝擊)
95-100 68-72 ABS(通用)
90-95 65-68 PP(高剛性)

📊 硬度轉換對照圖 (Rockwell R ↔ Shore D)

🔄 快速轉換工具:紫色曲線顯示Rockwell R與Shore D的對應關係,標註典型工程塑膠硬度區間。 ⚠️ 近似對照,誤差±5單位

💡 使用說明:將滑鼠移至曲線上可查看精確對應值。標註點顯示POM/PA66、PC/PA6、ABS等典型材料硬度範圍。

Shore A ↔ Shore D無法轉換(測試壓頭形狀不同,適用材料範圍不同)

⚠️ 注意: 硬度轉換僅為「近似對照」,誤差可達±5單位,正式規格應使用同一測試方法。

實際案例:如何比較不同供應商的材料規格?

案例:評估兩家ABS供應商

情境: 需要選擇ABS材料用於電子產品外殼,收到兩家供應商的TDS:

性質 供應商A 供應商B
拉伸強度 45 MPa(ASTM D638, 50 mm/min) 40 MPa(ISO 527, 50 mm/min)
彎曲模數 2.3 GPa(ASTM D790, 2 mm/min) 2.2 GPa(ISO 178, 2 mm/min)
Izod衝擊 25 J/m(ASTM D256, 有缺口) 2.0 kJ/m²(ISO 180, 有缺口)
硬度 Rockwell R 105 Shore D 75

分析步驟:

步驟1:拉伸強度對比

  • ASTM D638 vs ISO 527,試片尺寸不同
  • 速度相同(50 mm/min)
  • 判斷: 供應商A的45 MPa可能略高,但因標準不同,無法確定
  • 建議: 要求供應商B提供ASTM D638數據,或供應商A提供ISO 527數據

步驟2:彎曲模數對比

  • ASTM D790 vs ISO 178,跨距比相同(16:1)
  • 速度相同(2 mm/min)
  • 判斷: 兩者可直接對比,2.3 GPa vs 2.2 GPa,剛性相近(誤差±5%)

步驟3:Izod衝擊強度轉換

供應商A: 25 J/m
試片寬度: 12.7 mm = 0.0127 m
轉換為ISO 180: 25 ÷ 0.0127 ≈ 1.97 kJ/m²

供應商B: 2.0 kJ/m²
  • 判斷: 轉換後幾乎相同(1.97 vs 2.0),衝擊強度相近

步驟4:硬度對照

  • 查對照表:Rockwell R 105 ≈ Shore D 75-78
  • 判斷: 硬度相近

結論: 兩家材料性能相近,但供應商A的拉伸強度可能略高8-12%(需確認同標準數據)。若價格相近,建議索取樣品實測驗證。

材料性質完整對照表

以下提供完整的材料性質對照表,涵蓋機械性質、熱性質和電氣性質。在查看表格前,先了解各項性質的含意:

📖 機械性質參數說明
  • 拉伸強度 (Tensile Strength):材料能承受多大拉力才斷裂,單位MPa。數值越高代表越強韌,承力零件需要高拉伸強度。
  • 彎曲模數 (Flexural Modulus):材料的剛性指標,單位GPa。數值越高越硬、越不易彎曲變形,結構件需要高彎曲模數。
  • Izod衝擊強度 (Impact Strength):材料抵抗突然衝擊的能力,單位kJ/m²。數值越高越不易脆斷,經常受衝擊的產品需要高衝擊強度。
  • Shore D硬度 (Hardness):表面硬度,範圍0-100。數值越高表面越硬,越耐刮傷磨損。
🌡️ 熱性質參數說明
  • 連續使用溫度 (Continuous Use Temperature):材料可長期安全工作的最高溫度,超過此溫度會逐漸劣化。選材時必須確保使用環境溫度低於此值。
  • HDT 熱變形溫度 (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):材料在0.45MPa負載下開始明顯變形的溫度。高於此溫度承力零件會變軟彎曲。
  • 玻璃轉化溫度 Tg (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):非結晶材料從硬脆的玻璃態轉變為柔軟橡膠態的溫度。低於Tg材料較脆,高於Tg變軟。
  • 熔點 Tm (Melting Temperature):結晶材料完全熔化的溫度。非結晶材料(如PC、ABS)沒有明確熔點。
  • 吸水率 (Water Absorption):材料在23°C環境下24小時吸收水分的重量百分比。吸水後尺寸會膨脹、強度降低,精密件需選低吸水率材料。
  • 線性膨脹係數 (Coefficient of Linear Expansion):溫度每升高1°C材料膨脹的比例。數值越小尺寸越穩定,精密零件需要低膨脹係數材料。
⚡ 電氣性質參數說明
  • 體積電阻率 (Volume Resistivity):材料阻止電流通過的能力,單位Ω·cm。數值越高絕緣性越好,電氣零件需要>10¹⁴ Ω·cm。
  • 介電強度 (Dielectric Strength):材料能承受的最大電場強度而不被擊穿,單位kV/mm。數值越高越能耐高電壓。
  • 介電常數 (Dielectric Constant):材料儲存電能的能力,無單位。高頻電路需要低介電常數(<3.5)以減少訊號損失。
  • 阻燃等級 (Flammability Rating):UL94標準的燃燒測試等級。V-0最嚴格(離火10秒內自熄),HB最寬鬆(可持續燃燒)。電氣產品通常需要V-0或V-2。

機械性質對照總表(統一使用ISO標準)

材料類別 材料 拉伸強度
(ISO 527)
MPa
彎曲模數
(ISO 178)
GPa
Izod衝擊
(ISO 180, 有缺口)
kJ/m²
Shore D
硬度
特性
基礎材料
PP 30-40 1.3-1.8 0.5-1.0 65-75 經濟型
ABS 40-50 2.0-2.5 1.5-2.5 70-80 平衡型
PA6 70-85 2.5-3.2 5-8 75-80 高強度
PA66 80-90 2.8-3.5 6-9 78-83 高強韌
PC 60-70 2.2-2.4 60-80(無缺口) 75-85 高韌性
PMMA 65-75 2.8-3.3 1.5-2.0 80-85 光學級
PBT 50-60 2.3-2.8 4-6 75-80 電氣級
POM 60-70 2.6-3.0 6-10 80-85 高剛性
合金材料
PC+ABS 50-60 2.1-2.4 15-25(無缺口) 72-78 平衡合金
PC+PBT 55-65 2.2-2.6 20-30(無缺口) 74-80 耐候合金
高性能材料
PPS 65-75 3.3-3.8 2-3 80-85 耐高溫
PES 80-90 2.4-2.8 5-7 78-82 醫療級
玻纖增強材料
PA6+15%GF 120-140 5.0-6.5 8-12 80-85 增強入門
PA66+15%GF 130-150 5.5-7.0 9-13 82-87 增強標準
PA66+30%GF 180-220 8.0-10.5 10-14 85-90 增強高階
PC+30%GF 120-150 7.0-8.5 12-16 82-86 韌性增強
PPS+40%GF 180-220 12.0-15.0 8-12 88-92 高溫增強
PPO+30%GF 110-140 6.5-8.0 6-9 80-84 低吸濕增強
LCP+30%GF 180-240 14.0-18.0 4-7 85-90 精密增強

數據來源:典型商用牌號,實際數據依供應商與牌號而異。

📊 材料機械性能互動對比圖

💡 提示:點擊上方按鈕切換不同性能維度,或篩選特定材料類別。滑鼠移到柱狀圖查看詳細數據。

熱性質與吸濕性對照總表

材料類別 材料 連續使用
溫度(°C)
HDT
(0.45MPa)
°C
玻璃轉化
溫度Tg
°C
熔點
Tm
°C
吸水率
(23°C, 24h)
%
線性膨脹
係數
10⁻⁵/°C
基礎材料
PP 80-100 95-105 -10 160-170 <0.01 10-12
ABS 80-95 95-105 105-115 非結晶 0.3-0.4 7-9
PA6 80-120 150-180 50-60 220-225 1.5-2.0 8-10
PA66 95-120 180-220 55-65 255-265 1.2-1.5 8-9
PC 100-120 125-135 145-150 非結晶 0.15-0.20 6-7
PMMA 80-95 95-110 105-115 非結晶 0.2-0.3 7-8
PBT 120-150 150-180 60-70 225-235 0.08-0.15 6-8
POM 90-110 150-165 -60 165-175 0.2-0.4 10-12
合金材料
PC+ABS 100-120 110-125 120-135 非結晶 0.2-0.3 6-8
PC+PBT 120-140 125-145 130-145 210-225 0.1-0.15 5-7
高性能材料
PPS 220-240 260-270 90-100 280-290 <0.05 3-5
PES 180-200 200-220 225-230 非結晶 0.3-0.4 5-6
玻纖增強材料
PA6+15%GF 150-180 200-215 55-65 220-225 0.8-1.2 3-5
PA66+15%GF 180-200 220-240 60-70 255-265 0.6-0.9 3-4
PA66+30%GF 120-140 230-245 65-75 255-265 0.3-0.5 2-3
PC+30%GF 140-150 145-155 145-150 非結晶 0.10-0.15 2-4
PPS+40%GF 240-260 270-280 95-105 280-290 <0.05 2-3
PPO+30%GF 150-180 170-190 175-185 非結晶 <0.1 2-4
LCP+30%GF 280-320 320-340 100-140 330-340 <0.02 1-2

註:HDT(Heat Deflection Temperature)熱變形溫度;Tg(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)玻璃轉化溫度;Tm(Melting Temperature)熔點。非結晶材料無明確熔點。數據來源:典型商用牌號,實際數據依供應商與牌號而異。

📊 材料吸濕率 vs 耐熱性 散點圖

⚠️ 關鍵選材權衡:吸濕率高的材料(如PA6/PA66)吸水後尺寸會膨脹0.3-0.5%,不適合精密件。低吸濕材料(如PPS、LCP)適合精密應用但成本高。

🔍 顯示標籤:

💡 提示:左下角(低吸濕+低HDT)適合一般外觀件;左上角(低吸濕+高HDT)適合精密耐熱件;右下角(高吸濕+低HDT)應避免;右上角(高吸濕+高HDT)適合非精密耐熱件。

💡 熱性質選材重點:
連續使用溫度是實際應用的安全上限(長期承載)
HDT代表材料在負載下開始變形的溫度
吸水率高(如PA6/PA66)會導致尺寸變化0.3-0.5%,精密件需考慮
玻纖增強可提升HDT 20-50°C,但吸水率仍需注意
線性膨脹係數影響尺寸精度,LCP最低(1-2),PP最高(10-12)

電氣性質對照總表

材料類別 材料 體積電阻率
Ω·cm
介電強度
kV/mm
介電常數
(1MHz)
UL94
阻燃等級
電氣應用
基礎材料
PP >10¹⁶ 25-35 2.2-2.3 HB 優異絕緣性,低介電損耗
ABS 10¹⁴-10¹⁶ 15-20 2.4-3.8 HB (V0可添加阻燃劑) 一般電氣外殼,可電鍍
PA6 10¹²-10¹³ (吸濕後降低) 15-25 3.5-4.5 HB (V2可添加阻燃劑) 機械零件為主,吸濕影響絕緣
PA66 10¹²-10¹⁴ (吸濕後降低) 15-25 3.0-4.0 HB (V2可添加阻燃劑) 機械零件為主,吸濕影響絕緣
PC >10¹⁶ 15-30 2.9-3.2 V2 (V0可添加阻燃劑) 透明電氣外殼,開關殼體
PMMA >10¹⁶ 15-25 2.5-3.5 HB 光學透鏡,儀表面板
PBT 10¹⁴-10¹⁶ 20-30 3.0-3.5 HB (V0可添加阻燃劑) 電氣連接器,插座
POM 10¹⁴-10¹⁵ 15-25 3.5-4.0 HB 機械齒輪為主,絕緣性普通
合金材料
PC+ABS 10¹⁴-10¹⁶ 15-22 2.8-3.5 HB (V0可添加阻燃劑) 電子產品外殼,平衡性佳
PC+PBT 10¹⁴-10¹⁶ 18-25 3.0-3.4 HB (V0可添加阻燃劑) 汽車電氣零件
高性能材料
PPS >10¹⁶ 18-23 3.0-3.8 V0 (本質阻燃) 高溫電氣絕緣,連接器
PES >10¹⁶ 25-35 3.2-3.5 V0 (本質阻燃) 高溫絕緣,航空電氣
玻纖增強材料
PA6+15%GF 10¹³-10¹⁴ (吸濕後降低) 18-25 3.8-4.5 HB (V2可添加阻燃劑) 結構件為主,不適合高絕緣要求
PA66+15%GF 10¹³-10¹⁴ (吸濕後降低) 18-25 3.5-4.2 HB (V2可添加阻燃劑) 結構件為主,不適合高絕緣要求
PA66+30%GF 10¹³-10¹⁴ (吸濕後降低) 18-25 3.8-4.8 HB (V2可添加阻燃劑) 高強度結構件,不適合高絕緣要求
PC+30%GF 10¹⁵-10¹⁶ 18-28 3.2-3.8 V2 (V0可添加阻燃劑) 高強度電氣外殼
PPS+40%GF >10¹⁶ 20-25 3.5-4.2 V0 (本質阻燃) 高溫高強度電氣零件
PPO+30%GF >10¹⁶ 18-25 2.8-3.2 HB (V0可添加阻燃劑) 高溫絕緣,尺寸穩定
LCP+30%GF >10¹⁶ 20-30 3.0-3.5 V0 (本質阻燃) 高頻電路,SMT連接器

註:體積電阻率單位Ω·cm,>10¹⁴視為絕緣體;介電強度單位kV/mm,數值越高絕緣擊穿電壓越高;UL94阻燃等級從低到高為HB→V2→V1→V0→5VB→5VA。數據來源:典型商用牌號,實際數據依供應商與牌號而異。

💡 電氣性質選材重點:
高絕緣要求(>10¹⁶ Ω·cm):PP、PC、PPS、PES、LCP、PPO
吸濕材料(PA6、PA66)乾燥時絕緣佳,但吸濕後電阻率下降2-3個數量級
本質阻燃(V0不需添加劑):PPS、PES、LCP
低介電損耗(高頻應用):PP、LCP最佳,適合RF/微波電路
玻纖增強會略微提升介電常數,但不影響體積電阻率

📊 材料電氣性質對比圖(氣泡大小=介電常數)

⚡ 電氣零件選材關鍵:體積電阻率>10¹⁶的材料適合高絕緣應用;本質阻燃材料(V0)無需添加劑;PA系列吸濕後絕緣性大幅下降。

💡 提示:深綠色=本質阻燃V0材料;橙色=V2阻燃;藍色=HB材料(可添加阻燃劑達V0);紅色=PA系列(吸濕影響絕緣)。氣泡越大,介電常數越高。

準備好開始您的專案了嗎?

告訴我們您的需求,我們的團隊將快速回覆,提供詳細報價與專案規劃。 把您的想法交給我們,一起實現。.

聯繫我們